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61次 直接咨询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但许多患者因对早期症状缺乏认知而延误治疗。为此,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常怀利医生,系统讲解乙肝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重点剖析“乏力疲惫”这一易被忽视的重要信号。
一、消化系统异常:最早的隐性警示
常医生指出,多数乙肝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胃病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晨起恶心、进食后腹胀明显,尤其厌恶油腻食物。这是由于受损的肝细胞无法正常分泌胆汁,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右上腹隐痛或叩击痛,这种钝痛感在劳累后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化道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肠胃不适,造成诊断延迟。
二、全身性疲劳:超越寻常的倦怠感
区别于普通的劳累感,乙肝相关的乏力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持续性强,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二是进行性加重,从轻微的精神不振逐渐发展到日常生活自理困难;三是伴随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神经认知功能改变。常怀利解释,这种特殊疲惫源于多重机制——肝脏代谢毒素能力下降导致血氨升高、肌肉组织能量供应异常以及细胞因子风暴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观察显示,约85%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症状,其中三分之一达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程度。
三、皮肤黏膜改变:肉眼可见的健康密码
黄疸是最典型的体征之一,表现为巩膜黄染、皮肤发黄及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但更值得警惕的是“无黄疸型”的皮肤表现:面色晦暗失去光泽(医学称“肝病面容”)、前胸颈部散在蜘蛛痣、手掌大小鱼际处红斑(肝掌)。这些体征反映着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功能的减退,提示病情可能已进入活跃期。有些患者还会发现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易止住,这是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的表现。
四、关节肌肉疼痛:容易被误诊的肝外表现
约20%的患者会出现对称性的关节酸痛,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等大关节部位。这种游走性的关节痛常被误诊为风湿性疾病,实则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与此同时,部分患者会感到肌肉无力,上下楼梯时下肢沉重感明显,这与肌酸激酶升高导致的肌病状态相关。
五、睡眠障碍与情绪波动:不容忽视的心理影响
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是乙肝患者的常见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早醒。白天则呈现嗜睡倾向,形成恶性循环。伴随而来的还有焦虑抑郁情绪,这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所致,也可能是长期带病生存的心理负担造成的。常怀利特别强调,这种身心交互作用会显著降低治疗依从性,需要及时干预。
六、科学应对:从症状管理到规范治疗
针对上述症状群,常医生建议采取分层管理策略:轻度疲劳者可通过调整作息、适度运动改善;中重度患者则需结合抗病毒治疗与对症支持疗法。特别提醒,当出现持续性乏力伴食欲减退超过两周时,务必进行肝功能检测和HBV DNA定量分析。目前一线推荐的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后三个月内体力状况即可得到显著改善。
常怀利医生最后强调:“乙肝并非不可战胜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症状、定期监测指标、坚持规范治疗。那些看似普通的疲惫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切莫掉以轻心。”通过医患共同努力,完全有可能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乃至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