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 129次 直接咨询
在当今社会,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对这种疾病充满了疑问,尤其是关于它的传染性。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我们特别邀请了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的肝病科主任医师庄淑英医生,为我们详细介绍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传染性及相关知识。
庄淑英医生首先明确指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确实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慢性乙肝的病原体,它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中,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特定的途径传播给他人。
血液传播:这是慢性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庄医生解释,当正常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如果接触到含有HBV的血液或体液,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共用针头、注射器,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以及输血、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母婴传播:母亲是HBV感染者,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庄医生强调,这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HBV阳性的孕妇,需要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性接触传播:HBV可以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庄医生提醒,如果夫妻或性伴侣中有一方是HBV感染者,在进行性行为时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避孕套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密切接触传播:虽然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通常不会传播HBV,但如果与HBV感染者有密切的接触,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或者在皮肤黏膜有破损的情况下接触其体液,也有可能被感染。
针对慢性乙肝的传染性,庄淑英医生给出了以下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庄医生建议,所有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等,都应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血液接触:不要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安全性行为:对于性活跃人群,应采取安全性行为措施,如佩戴避孕套等,以降低感染HBV的风险。
最后,庄淑英医生寄语广大读者:“慢性乙型病毒肝炎虽然具有传染性,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感染HBV的患者,也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已经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积极寻求治疗和管理。”
通过庄淑英医生的详细介绍,我们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传染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种疾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